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医生职称论文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的诊断价值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16-08-03
简要:尿液分析是临床上常见的检验项目,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尿液分析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的诊

  尿液分析是临床上常见的检验项目,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尿液分析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的诊断价值进行了一些分析,文章是一篇医生职称论文范文。

医生职称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尿液分析仪方法及尿液沉渣镜检方法进行检查,将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液沉渣镜检诊断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及蛋白检测阳性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尿液沉渣镜检诊断肾肿瘤、肾结石、急性肾炎综合征及肾小球病4种疾病的检出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结论: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及借鉴。

  关键词:尿液沉渣镜检,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价值

  对尿液的分析已从传统的检查转变为自动化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其检测的速度。但由于影响分析仪器的化学成分较多,自动化检测存在较大的漏洞,易导致误差的出现。而有研究表明,采用尿液沉渣镜检能够排除上述方法的干扰,为临床提供准确及可靠的检验结果[1]。为此,本文也将尿液分析仪方法及尿液沉渣镜检方法运用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79岁和25岁,平均为(51.25±0.21)岁。疾病类型:肾肿瘤、肾结石、急性肾炎综合征及肾小球病患者分别有19例、21例、17例、23例。

  1.2方法:在尿液采集前,告知患者停止服用一切药物,并禁止食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尿液分析仪检查方法:将分析仪中自带的尿液检测试纸浸入至采集的尿液中,浸入5s即可,随后取出,将其放置于滤纸上1分钟,再将滤纸片放入尿液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尿液沉渣镜检方法:取出10ml尿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频率控制在1500r/min,待离心完成后,静置15分钟,将上层的清液去除,留置0.3ml的残渣;随后将尿液中的残渣摇匀,放于玻璃片上准备镜检,并在玻璃片上滴入1滴磺基水杨酸乙醇溶液,观察并记录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1.4统计学处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经核对无误后录入至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两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尿液沉渣镜检诊断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及蛋白检测阳性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详见表1。尿液沉渣镜检诊断肾肿瘤、肾结石、急性肾炎综合征及肾小球病4种疾病的检出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详见表2。表2两种检测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n,%)组别肾结石肾肿瘤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病尿液沉渣镜检94.74(18/19)85.71(18/21)88.24(15/17)86.96(20/23)尿液分析仪检验57.89(11/19)57.14(12/21)58.82(10/17)56.52(13/23)。

  3讨论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尿液检查是该疾病诊断的必要途径,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泌尿系统作为重要的泌尿器官,肾脏的病理变化在尿液成分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因此,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尿液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有尿液分析仪方法及尿液沉渣镜检。其中,尿液分析仪检验原理主要是利用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管型的化学成分观察试带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板颜色比较,得出相应的数值[3]。而尿液沉渣镜检方法可直接在显微镜中直观的观察到尿液中所含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管型等成分,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的诊断。尿液沉渣镜检方法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对红细胞的检查可鉴别急性及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还可鉴别肾结石、膀胱炎、肾炎等疾病;通过观察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大小等物理变化,可对疾病的炎症程度进行评估;尿液沉渣镜检还可通过显微镜将管型进行准确分类,可观察出肾脏是否出现了实质性的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而采用尿液分析仪检验不能检测出尿液管型,也不能诊断出泌尿系脏器损伤程度[4]。在本次研究中,尿液沉渣镜检诊断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及蛋白检测阳性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尿液沉渣镜检诊断肾肿瘤、肾结石、急性肾炎综合征及肾小球病4种疾病的检出率均较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P<0.05)。总而言之,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振峰,陈杰,孙奇等.CT检查对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诊断准确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710-712.

  [2]关和荣.尿液进行隐血分析与沉渣镜检红细胞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12):2325.

  [3]韩淑娥,孟芝君.仪器法和干化学法用于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测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28-130.
  医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广东医学》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期刊,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进,以介绍实践经验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提高的编辑方针。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突出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员提供医药卫生信息交流与服务。本刊一直是国家科技部用于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获奖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