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0-03-09
简要:[摘要]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的支撑不足、师资不足、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不足等主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的支撑不足、师资不足、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不足等主要问题,结合岭南师范学院实际,提出了以基础为本,计算思维为主,面向应用需求的“l+ l+x”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以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重点,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宗旨,以促进计算机开发应用创新为目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正式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高校重要的必修课,在课程内容上有了较大的改动,提出了“文化基础一技术基础一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在这个阶段,全国大部分高校组建了教师队伍,配备了计算机机房,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全面深入地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工作。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课程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一部分原来在大学讲授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下放到中小学学习。面对新的局势,原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新的问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重要关口,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确立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推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从而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在广泛总结各个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教指委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明确提出了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总体框架:“4个领域x3个层次”,并着重强调了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要求。4个领域即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和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3个层次是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和综合与应用。在这一总体框架下,高校根据白身人才培养定位与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了“I+X”的课程设置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改革目标,它并非强制性的,而是作为一种建议和参考,高校还须根据自身特色来完善和发展这一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形式上,高校本身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对于雄厚实力的高校来说,这一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或正处于实施过程当中。作为地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还主要停留在第二个阶段,进行这样的改革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岭南师范学院为例,介绍分析地方高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地方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于大学计算机的课程定位认识不足,将计算机仅仅当作一种工具,侧重于软件工具的操作培训。目前针对全校学生仅开设了一门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训学生利用计算机操作文档的技能。对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等方面没有涉及,学完之后学生仅能够把计算机

  当成一种“办公用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中小学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教授的大部分内容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相互现了重叠,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受到了进一步质疑,出现了一些轻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观点。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的支撑不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出现,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种应用当中。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手段,普及计算机知识的任务也已经下放到中小学,大学本科的计算机课程要以复合型的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本科计算机课程不能再以技能和操作入门,而应该以计算机学科的全面介绍为引导,使学生对学科概况、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关系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作为今后学习的引导与基础。 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提升个人计算机能力的问题,也是各个专业发展的刚性需求。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课程内容上还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在学科专业层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师资不足

  師资不足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教师人数不足。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面向全校新生。近年来,本校每年的新生人数超过5000人,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专任教师数量只有6-8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基础课教师的人才引进却一直陷入停滞状态,目前不足的部分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师资队伍的不足导致教学改革难以进行。

  第二层含义是教师个人能力方面的不足。基础课教师长年担负着繁重的本课程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方面进行深入学习,长期重复单一的教学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降低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意愿。同时,由于学院的忽视,对这些教师的能力培训也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渠道。这些情况导致了部分基础课教师忽视了白身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一些教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存在一些担心,对推动教学改革不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