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李一凡团队在《安全与环境工程》成功发表省降雪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研究论文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5-06-18
简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李一凡、赵时真、马建初、何坤、田乐乐、张干等学者,于《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5 年第 01 期发表了题为《河南省降雪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特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李一凡、赵时真、马建初、何坤、田乐乐、张干等学者,于《安全与环境工程》2025 年第 01 期发表了题为《河南省降雪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特征、沉降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降雪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研究论文

  该研究聚焦微纳塑料(MNPs)这一具有高排放量和潜在毒性的新型污染物,针对大气沉降(包括降雪)作为 MNPs 进入地表环境的重要途径展开探究。研究团队选取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河南省,在重点城市采集 25 个雪水样品,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 - 质谱(Py-GC-MS)联用技术,对雪样中 11 种 MNPs 进行测定,旨在分析河南省重点城市降雪中 MNPs 的污染特征、沉降通量,并结合氢氧同位素、水溶性离子及环境与社会指标,探讨其浓度的影响因素。

降雪中微纳塑料的污染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显示:

  河南省降雪中∑11MNPs 浓度范围为 29.9~543.8 μg/L,中值为 85.2 μg/L,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者共占比 85.9%±5.3%。

  11 种 MNPs 在不同城市的浓度及组成差异显著,但城区与郊区无明显差异。

  结合降雪量数据估算,河南省每场雪的∑11MNPs 沉降通量为(422.7±402.6)μg/m²,沉降量达 8.6~273.8 吨,污染水平较高。

  降雪中的 MNPs 主要来源于本地,其分布与人口数量、经济活动、交通运输及塑料制品产量密切相关,同时生物质燃烧和扬尘可能是潜在来源。

  该研究深化了对 MNPs 在大气环境中行为的认知,为 MNPs 污染的区域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目前在网刊的阅读次数为 209 次,下载次数 170 次,CNKI 下载次数 95 次,页码范围为 9-20。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0712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3B1515020067)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2022359)资助。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