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12 月龄多鳞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11-29
简要:摘 要:【目的】研究 12 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 12 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

  摘 要:【目的】研究 12 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å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 12 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12 月龄多鳞鱚 13 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 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高 (X1)、体厚 (X2)、眼径 (X7)、体长 (X10) 和背鳍前长 (X11) 对体质量 (Y) 有明显的直接影响;除体长外,其他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小于它们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同时,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上述 5 个主要性状是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体长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31),5 个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 0.928。建立的以主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 Y = -13.339 + 2.913X1 + 3.352X2 - 4.467X7 + 1.473X10 + 0.763X11。【结论】体长、体厚、眼径、体高和背鳍前长等 5 个主要性状是影响多鳞鱚体质量的核心性状,其中体长影响最大。

  关键词:多鳞鱚;形态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方程

12 月龄多鳞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余家旺; 王耀嵘; 林星桦; 沈奕君; 李广丽; 黄洋; 朱春华; 田昌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发表时间:2021-11-26

  体质量是鱼类选育指标之一,全长和体长等形态性状为辅助指标[1,2],分析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为选择育种提供基础数据[1]。相关分析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联程度,但无法反映自变量之间的互作关系,导致出现片面性结果[3]。将相关分析结合通径分析、回归分析,可区分影响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及其作用大小等[4]。目前,多元分析已广泛于鱼、虾、蟹和贝类等物种形态性状分析[5-9]。刘峰等 [2]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体长、躯干长、尾柄高和体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王朝溪等[6]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结果表明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有体长、体高和臀鳍基长。平洪领等[10]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证实,筛选的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主要性状可作为该物种选择育种的测度指标。李淑瑜等[11]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在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中确定育种目标性状选择策略的首选性状。

  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ål),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鱚科(Sillaginidae)鱚属(Sillago),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12],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13],是一种广温、广盐、生长速度快的小型近海鱼类[14]。多鳞鱚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5],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为解决因过度捕捞而导致的多鳞鱚资源枯竭问题,学界在多鳞鱚缺氧[16-18]、盐度的耐受性[19],群体遗传学[20],人工繁殖[12],基因组学[21]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尚未见形态性状相关研究报道。12 月龄是多鳞鱚初次性成熟时期,个体发育从体长明显发育已转为体高、体宽、骨骼及内部器官系统等全面发育阶段[13]。本研究通过探究 12 月龄多鳞鱚的 13 个性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重要性,为多鳞鱚的优良性状选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多鳞鱚 F1 代幼鱼取自广东湛江东海岛养殖基地。幼鱼于 2018 年 6 月 8 日在直径 0.9 m、高度 1.0 m 的圆形玻璃钢水箱中孵化,将孵化的幼鱼移入水泥池(5.8 m × 4.8 m × 1.8 m)中培育。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泥池中水温(27 ± 0.5)℃、光暗周期 14 hL/10 hD、pH 7.2 ± 0.6、溶解氧(7.1 ± 0.5)mg/L,每天定时投喂商品饲料,养殖 1 a 后随机选取 F1代个体 161 尾,用于后续实验。

  1.2 生长性状的测定

  测量前实验鱼停饲 1 d,用 MS-222(100 mg/L)麻醉。根据形态特征测量标准[22],分别测量实验鱼体质量、体高、背鳍前长、腹鳍前长、肛前长、头长、眶后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厚(BT)、体长和全长。其中,体质量用电子天平测定,精确到 0.01 g,其他形态性状使用 ImageJ1.51j8 软件精确到 0.01 mm。为避免测量者的操作误差,所有实验鱼均由两名测量人员采用相同仪器或软件对所有指标各测量 1 次,取各指标两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用于后续分析。

  1.3 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和 SPSS20.0 软件分析各性状测定结果。先选择 Shapiro-Wilk 检验估计正常值[23],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平均值) ×100%,再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图基(Tukey)检验对形态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当 P < 0.05 时为差异显著,当 P < 0.01 时为差异极显著[24]。

  采用 SPSS20.0 软件对各形态性状表型数据进行 Pearson 相关分析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25]。根据通径分析基本原理,将相关系数分为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和间接作用。依据相关分析和通径系数计算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包括单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和两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26]。计算公式[27]: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