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论纲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18-08-24
简要: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与整个公共行政研究状况紧密相连,解释(实证)性研究、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对公共行政研究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同样,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与整个公共行政研究状况紧密相连,解释(实证)性研究、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对公共行政研究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同样,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研究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就应该以问题导向为指引,在综合创新、批判继承中灵活运用这三种方法,以便创建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知识体系。

党员干部之友

  《党员干部之友》是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党刊。内容涵盖组织、宣传、纪检、政法、统战、老干部等党委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法律、科技、文学、时事、情感等知识学科的各个领域,是读者工作、学习、生活离不了的资料室、数据库、百宝箱。

  在20 世纪70 年代,行政道德或伦理首先在美国受到关注,“水门事件”成为其明显的标志。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开始关注该问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据统计,1996 -2007 年间,国内学界发表与行政道德或伦理主题有关的论文有412篇,2008 -2017 年间,以行政道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合计搜索出 556 篇相关论文[1] 。 由于国内MPA 开办的原因,2001 年之后,行政道德或伦理受关注的程度逐渐加强,研究所涉及的主题迅速扩展,研究群体也更加多元, 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快速增长[2] 。 由于研究的初步性和研究队伍的庞杂性,当前我国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这主要表现在缺乏学术共识、方法运用单一、问题意识不强和知识积累缓慢等四个方面[3],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行政道德或伦理学科身份归属不明,学科身份出现危机的状况。另外,直到现在,在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理论模型或成熟的研究框架,因而也就无法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并为之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

  其实,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与整个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是联系在一起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态势和知识增长情况直接影响着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情况。 很多行政道德或伦理研究的争议在整个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历程中都有所体现,因而,在对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或伦理研究方法开始讨论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情况,特别是其研究方法或范式的运用情况。

  1 当前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的趋势

  关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状况,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自1887 年Woodrow Wilson 发表《行政学研究》 一文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逐渐稳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原则与规律[3]。

  另一种看法是,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地位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质疑,其知识增长过程尤其显得曲折艰辛。其原因如下:首先,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题过于宽泛,难以被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次,由于该领域更多地关涉到人及其创造行为,所以对它的探究必然关乎人类的目的及实现目的的手段。而这些都是颇有争议的论题;再次,由于处在瞬息万变的具体实践情境之中,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常常缺

  乏充足的时间与资源,而容易沦为草率匆忙的临时应对之举;最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者与实务者的所为所思之间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这往往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因此,公共行政独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积累, 常常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望 [4]。

  McCurdy 和 Cleary 于 1984 年初在《 公共行政评论》 上发表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解决公共行政中的研究议程?》 一文,由此引发一批学者以《 公共行政评论》 为阵地,相继发表论文,展开了关于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方法的质量问题的讨论。这些文章使人们对公共行政领域研究持有了过分悲观的态度,并将研究方法过于放在了注重定量分析的方法上来,进而排斥和漠视其他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应对,Richard C.Box 提出应采取更广阔和乐观的观点,将公共行政学视为一个动态和增长的知识领域,肯定多元化研究的价值与效力[5] 。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由于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学科之间的冲突与交融日渐增多,各学科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和整体化的趋势。 哈贝马斯曾认为,在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存在着三种认知兴趣或理性模式:技术的兴趣(工具理性)、实践的兴趣( 诠释理性)、解放的兴趣(批判理性),它们各自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劳动、语言与权力三种要素之中衍生出来。

  2 中国特色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界域

  行政道德或伦理作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分支,其研究主题和方法无疑受整个公共行政学科的影响。笔者以为,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同样可以分为解释性、诠释性和批判性三种研究方法,但是,三种方法的运用应该视所研究的问题来定,甚至是几种方法可以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研究的方法运用应该有一定的学术性竞争,过去的那种统一性或唯一性研究方法应该抛弃,公共行政与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者应该对各种研究方法持以宽容的态度,在开放心态的思域环境中开展研究。问题意识是决定研究方法的关键,而多元方法的灵活运用则是解答问题的原则,问题和方法的互动互映应是我们考虑该问题选取的视域。

  解释性或实证性研究也一度充斥了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场所,但是由于行政伦理强烈的伦理道德关怀,强调个例和意志的知识,以及个体行动的意向性诉求,因而,诠释性和批判性研究就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虽然,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还存在问题意识不强、方法单一的问题,但是,在不断的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的促动下,以客体为主的研究途径和以主体为主的研究途径交互循环地贴近本体和人性,行政道德或伦理的研究终会不断确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能为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或策略性解读。

  任何形式的道德或伦理研究总归要落实到在一定地域范围里的人们的生活中去,伦理道德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关怀主题,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表达和显示,研究中国行政道德或伦理,特别是乡镇

  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就必须要把目光投放到农村社会的历史时空中去。 在中国,无论是从地域的空间广度上看,还是从民众的数量上看,甚至是从对整个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力度看,中国农村和农民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农村,传统文化已是一种习惯和常识。 在现代化和市场社会的冲刷下,农村和农民始终保持着天然清醒的“ 憨态”,在似乎是拙朴的生活方式中,那种自然自为自化的性情特征,美好自发性良序秩序的自行维系,以及纯诚互信的互映人际关系,都似乎是在表征着我们这样一个民族还存在着,我们这样一种伟大的文化还存在着。

  现代化和市场社会理念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曾经一度盲目地跟着西方走,那种理论的自卑影响着中国的各个领域,中国的学术也不例外。我们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不反对一切西方美好的东西,借鉴西方和虚心请教应是我们做研究的常态,但是我们应该把最终的追求点放在自己的民族性和国家性事务上来,借鉴请教之后,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精神更丰富,品格更高尚,文化更充实,而不是重蹈西方曾经的现代化怪兽式发展和市场社会对于人性和人文的戕灭之路。

  3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旨归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化形态。因此,大家在讨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涵义时也往往侧重于其职业性的角度。 我们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乡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乡村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我们还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具有政治-行政性、乡土性、民众监督强制性等特点。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不仅包括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也包括其职业道德,且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需要乡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充分展示并实践之。具体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律修养,还要具备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光明磊落、勤奋踏实、团结互助、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身心修养。不仅如此,丰厚而悠久的道德历史文化遗产在农村得到了较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也很自然地影响着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乡镇公务员必然能够从乡村的特定文化-习俗场域中获取自身应需的道德-伦理素养。

  乡镇公务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因而其行政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1)强烈的基层政治性。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与基层政治-行政密切相关,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不仅具有强烈的基层政治倾向,而且包含许多基层行政的道德规范;(2) 要求的行为系统性。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政治-行政系统各项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承担者,其上面各级政府对其要求都具有系统而严格的特征,这也决定着其行政行为和规范都应具有极强的调适性、全局性特点;(3)较高的民众强制性。 乡镇公务员直面基层民众开展各项工作,直接接受基层民众全方位的监督,无论是主动民众参与,还是被动民众参与,乡镇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均表现出民众监督强制性的特点;(4)重大的行政责任性。 乡镇公务员位处基层、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其行政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其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是保证中央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的最后保障。

  在探讨当代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这一研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和概念进行梳理,并弄清楚道德、伦理、行政道德、行政伦理、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等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弄清楚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的时间较短,还不够充分和完善,相关概念界定还较模糊,所以在综述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还无法给出一种权威性的概念界定。但前文所述的解释( 实证)、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思考。

  解释(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当前国内行政道德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应当强化该方法在行政道德研究上的普及应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能尽量客观地获取相关数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真正得出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真实情况。但是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并非解释( 实证) 性方法所能全部承载的,伦理或道德行为也并非简单或复杂的数字、以及某种模型测量就能准确描述到位的,伦理或道德问题有时是难以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诠释研究方法更多地探求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以主体为主的研究途径能够充分探讨问题的存在、发生、

  3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旨归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化形态。因此,大家在讨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涵义时也往往侧重于其职业性的角度。 我们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乡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乡村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我们还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具有政治-行政性、乡土性、民众监督强制性等特点。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不仅包括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也包括其职业道德,且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需要乡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充分展示并实践之。具体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律修养,还要具备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光明磊落、勤奋踏实、团结互助、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身心修养。不仅如此,丰厚而悠久的道德历史文化遗产在农村得到了较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也很自然地影响着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乡镇公务员必然能够从乡村的特定文化-习俗场域中获取自身应需的道德-伦理素养。

  乡镇公务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因而其行政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1)强烈的基层政治性。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与基层政治-行政密切相关,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不仅具有强烈的基层政治倾向,而且包含许多基层行政的道德规范;(2) 要求的行为系统性。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政治-行政系统各项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承担者,其上面各级政府对其要求都具有系统而严格的特征,这也决定着其行政行为和规范都应具有极强的调适性、全局性特点;(3)较高的民众强制性。 乡镇公务员直面基层民众开展各项工作,直接接受基层民众全方位的监督,无论是主动民众参与,还是被动民众参与,乡镇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均表现出民众监督强制性的特点;(4)重大的行政责任性。 乡镇公务员位处基层、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其行政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其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是保证中央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的最后保障。

  在探讨当代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这一研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和概念进行梳理,并弄清楚道德、伦理、行政道德、行政伦理、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等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弄清楚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的时间较短,还不够充分和完善,相关概念界定还较模糊,所以在综述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还无法给出一种权威性的概念界定。但前文所述的解释( 实证)、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思考。

  解释(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当前国内行政道德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应当强化该方法在行政道德研究上的普及应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能尽量客观地获取相关数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真正得出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真实情况。但是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并非解释( 实证) 性方法所能全部承载的,伦理或道德行为也并非简单或复杂的数字、以及某种模型测量就能准确描述到位的,伦理或道德问题有时是难以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诠释研究方法更多地探求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以主体为主的研究途径能够充分探讨问题的存在、发生、

  3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旨归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化形态。因此,大家在讨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涵义时也往往侧重于其职业性的角度。 我们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乡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乡村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我们还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具有政治-行政性、乡土性、民众监督强制性等特点。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不仅包括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也包括其职业道德,且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需要乡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充分展示并实践之。具体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律修养,还要具备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光明磊落、勤奋踏实、团结互助、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身心修养。不仅如此,丰厚而悠久的道德历史文化遗产在农村得到了较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也很自然地影响着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乡镇公务员必然能够从乡村的特定文化-习俗场域中获取自身应需的道德-伦理素养。

  乡镇公务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因而其行政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1)强烈的基层政治性。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与基层政治-行政密切相关,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不仅具有强烈的基层政治倾向,而且包含许多基层行政的道德规范;(2) 要求的行为系统性。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政治-行政系统各项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承担者,其上面各级政府对其要求都具有系统而严格的特征,这也决定着其行政行为和规范都应具有极强的调适性、全局性特点;(3)较高的民众强制性。 乡镇公务员直面基层民众开展各项工作,直接接受基层民众全方位的监督,无论是主动民众参与,还是被动民众参与,乡镇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均表现出民众监督强制性的特点;(4)重大的行政责任性。 乡镇公务员位处基层、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其行政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其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是保证中央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的最后保障。

  在探讨当代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这一研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和概念进行梳理,并弄清楚道德、伦理、行政道德、行政伦理、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等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弄清楚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的时间较短,还不够充分和完善,相关概念界定还较模糊,所以在综述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还无法给出一种权威性的概念界定。但前文所述的解释( 实证)、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思考。

  解释(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当前国内行政道德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应当强化该方法在行政道德研究上的普及应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能尽量客观地获取相关数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真正得出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真实情况。但是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并非解释( 实证) 性方法所能全部承载的,伦理或道德行为也并非简单或复杂的数字、以及某种模型测量就能准确描述到位的,伦理或道德问题有时是难以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诠释研究方法更多地探求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以主体为主的研究途径能够充分探讨问题的存在、发生、

  3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旨归

  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化形态。因此,大家在讨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涵义时也往往侧重于其职业性的角度。 我们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乡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乡村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并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我们还可以认为,乡镇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具有政治-行政性、乡土性、民众监督强制性等特点。乡镇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不仅包括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也包括其职业道德,且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 乡镇公务员的个体道德和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需要乡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充分展示并实践之。具体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以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律修养,还要具备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光明磊落、勤奋踏实、团结互助、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身心修养。不仅如此,丰厚而悠久的道德历史文化遗产在农村得到了较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也很自然地影响着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乡镇公务员必然能够从乡村的特定文化-习俗场域中获取自身应需的道德-伦理素养。

  乡镇公务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因而其行政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特征:(1)强烈的基层政治性。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与基层政治-行政密切相关,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不仅具有强烈的基层政治倾向,而且包含许多基层行政的道德规范;(2) 要求的行为系统性。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政治-行政系统各项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承担者,其上面各级政府对其要求都具有系统而严格的特征,这也决定着其行政行为和规范都应具有极强的调适性、全局性特点;(3)较高的民众强制性。 乡镇公务员直面基层民众开展各项工作,直接接受基层民众全方位的监督,无论是主动民众参与,还是被动民众参与,乡镇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均表现出民众监督强制性的特点;(4)重大的行政责任性。 乡镇公务员位处基层、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其行政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前途和命运,其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是保证中央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的最后保障。

  在探讨当代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这一研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和概念进行梳理,并弄清楚道德、伦理、行政道德、行政伦理、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等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弄清楚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的时间较短,还不够充分和完善,相关概念界定还较模糊,所以在综述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过程中还无法给出一种权威性的概念界定。但前文所述的解释( 实证)、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为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提供极其有益的思考。

  解释(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当前国内行政道德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应当强化该方法在行政道德研究上的普及应用,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能尽量客观地获取相关数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真正得出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真实情况。但是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并非解释( 实证) 性方法所能全部承载的,伦理或道德行为也并非简单或复杂的数字、以及某种模型测量就能准确描述到位的,伦理或道德问题有时是难以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诠释和批判的研究方法,诠释研究方法更多地探求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以主体为主的研究途径能够充分探讨问题的存在、发生、

  演变及其表现的意义世界,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饱满,并能让人们从中得到某种境界或审美的提升。就行政道德研究而言,诠释研究能够让行政道德知识更加具有根源性追问的品格,使得行政道德的诸多问题能够溯其文脉、疏其理路、通其逻辑,让相关的研究更加有中华思想的风格和气派。

  同时,批判性研究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无论是从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方法论等角度,还是从科学类型、认知兴趣、行动类别、生活要素等视角,批判性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界域都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周全细致而又清新陌异的思考。《 道德经》 曾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时候,反向的思考倒是推动我们思考前进的强大动力,经常被忽视的自我反省、自主反思也是激发我们解放思维的巨大推手。大家都知道,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又决定了它的批判性、革命性。马克思很重视后一点,主张“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中国古代哲学也有一个批判的传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都富于批判精神。 如王充“ 疾虚妄”,写《向孔》《 刺孟》;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王弼从“言意之辨”来批判汉人象数之学的烦琐学风;王阳明的心学就是通过批判朱熹的理学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契曾说:“要作自我批判和反思,须有超越自我的要求。 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具有肯定自己而又超越自己的品格。” [9] 任何研究,如果没有自我超越的要求,没有宽容精神,没有自我批判的勇气,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吸取相关研究的优秀成果,因而也就不能达到真正的研究目的。

  就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而言,唯有在批判声中,才能真正地开展争鸣和自由讨论,《易大传》指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行政道德的研究只有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经过行政道德逻辑论证和行政道德实践检验才能达到一致结论。唯解释性、实证性研究独尊,缺乏自由讨论空气,或者唯假大空、高大上的空头道德理论推演,缺乏实事求是

  的诠释与批判,是不可能获取基层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真谛的。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东西文化和道德哲学互相影响而趋于合流的时代。 要实现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研究的真正目的,就不能不考虑到西方文化和道德哲学的影响,不能不注意吸收西方文化和道德哲学中优秀的东西,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哲学的水准。同时,在新的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传统优秀的行政道德也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就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百家争鸣。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乡镇公务员行政道德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 1 ]张增田,骆小琴.我国行政伦理研究文献统计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8(9):50-53.

  [ 2 ]罗蔚.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状况的分析与反思[J].公共

  行政评论,2009(1):80-104,203,204.

  [ 3 ]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

  [ 4 ] JAY D,WHITE G,ADAMS B.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M].刘亚平,高洁,译.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9.

  [ 5 ] RICHARD C B.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争论:一个检查[M]//刘亚平,高洁,译.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2 -64.

  [ 6 ]颜良恭.公共行政中的典范问题[M].台北:五南图书

  出版公司,1999:170.

  [ 7 ] GILBSON B,MORGAN G.SociologicalParadigms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M].London:HeinemannEducationalBooks,1979:3.

  [ 8 ]戴黍.公共行政学中的批判理论[D].广州:中山大学,

  2007.

  [ 9 ]方军.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兼与

  王锐生先生商榷[J].哲学动态,2007(6):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