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旅游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04-12
简要: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应用到包括外语教学在内的各个教学领域,彰显其理论的应用性和适用性价值。文章先从元功能理论和多模态语篇理论入手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旅游英语专业

  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应用到包括外语教学在内的各个教学领域,彰显其理论的应用性和适用性价值。文章先从元功能理论和多模态语篇理论入手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的应用,再从语类和语域理论及语篇分析方法入手梳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教学环节的应用,旨在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开发出适合旅游英语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旅游英语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源自高教学刊 发表时间:2021-04-01《高教学刊》(半月刊)创刊于2015年2月,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高教学刊》办刊宗旨: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性;元功能;语篇教学

  一、概述

  作为一门注重社会实践及解决语言学问题的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 tics,以下简称 SFL)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系统功能语言学也因其显著的实用性特征被称为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即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学科和领域,如教育研究、体裁研究、翻译研究、生态语言学等,这体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appliability)。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如元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也可以应用于除英语以外的语言,如汉语、法语、日语、泰语、韩语等,这体现了它的应用性(applicability)(黄国文,2006)。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育影响深远。多年来,很多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根据 Halliday 的语言学理论撰写和出版了多部语言教学方面的著作,以及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的论文,例如,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2005)合著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发表于《英语研究》的“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underly- 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Halliday, 2006),以及刊发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张德禄,2006) 等。简而言之,这些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与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根据教育部 2018 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研制出来的。《国标》允许高校外语类专业根据标准制定适合和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作了规定。依据《国标》和英语专业的实际需求,《指南》规定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在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主要英语国家概况和国际发展动态。基于此,英语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设置了语言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与区域五类专业方向的课程。

  在这五类专业方向课程中,最具英语专业学科属性的核心课程分别是语言学、文学和翻译,而这三大模块的核心是语言学,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即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由于现行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多以传统的语法理论为指导,而传统的语法理论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和语法的结构,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因此将注重社会实践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对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培养本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

  如上所述,《国标》对外语类专业课程结构的规定给旅游类院校外语类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定位与特色留出了很大空间,即高校的外语类专业可以根据《国标》制定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体现本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培养方案。具体而言,作为旅游类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可以办成具有旅游特色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编,具体体现在旅游语篇的选编和语篇教学。从这方面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旅游语篇的编选和教学,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听说、阅读、翻译和写作的教学中。

  (一)系统功能理论与语篇分析

  二十世纪后半叶起,语言研究的重心经历了从语音到词汇语法到语义再到语篇的变迁。首倡于 1952 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 S. Harris)的“语篇分析”在经过吸收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之后,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元功能理论为核心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任何长度、语义完整的语言单位,并且重点关注语篇和情景语境的关系,并将影响语篇生成的情景语境因素又分为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对应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由小句的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来体现,而语篇功能主要由小句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机制来体现。

  除了元功能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genre)和语域(register)理论也可用于语篇分析和教学。语类指语篇的类型,对应于文化语境。根据马丁(Martin,1997)提出的语类结构理论(generic structure theory),语类是一个分阶段、有目的的社会过程,而语类结构则是语篇的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例如,记叙语类的纲要式结构可以是“点题 ^ 开端 ^ 发展 ^ 评价 ^ 结局 ^ 尾声”。根据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Hasan,1985)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语类是有结构的,每一个语篇都是现实化的语类,语篇结构则是语类结构潜势在具体语境中的现实化,而语类结构潜势又由必要语步(obligatory moves)和可选语步(optional moves)构成,例如,用于传递信息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旅游景点介绍的语类结构潜势通常是“激发兴趣(arousing interest)^ 身份证明(identification)^ 标明价值(indicating value)^ 行动诱导(soliciting action)^ 位置信息(location)^ 解释(explanation)^ 历史记录(history)^ 目的地详情(des- tination details)^ 旅游活动(activities)^ 旅行提示(travel- ling tips)”,其中“身份证明”和“景点详情”是必要语步,其它的是可选语步。语域指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大致对应于情景语境,是涉及语言使用情景、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例如旅游语篇。语域是语场、方式和语旨三种参数的综合体现,其中语场用于表达概念意义,语旨用于表达人际意义,语式则用于表达语篇意义。总之,语篇产生于特定文化语境,呈现出表达交际意图的语类结构特征。语篇也产生于特定情景语境,具有表达语义功能的语域特征。语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语类和语域表达交际意图并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来表达功能语义的能力。因此,要进行语篇分析与教学,必先要识别出语篇使用的领域、语篇所属类型及其语类结构,例如,用于旅游这一特定活动类型的语篇类型多属描写语类,常用于描写特定对象(如旅游产品或旅游景点)的性状和样貌,而作为陈述语气基本句型的描述句又为描写语类结构提供基础的句子形态。

  此外,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也可用于外语教学。多模态是“使用于一个符号产品或事件的设计以实现交流目的的几种符号模式”(Kress & van Leeuwen,2001: 20)。多模态语篇是指任何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模式创建的交际活动,它是一种复合话语,也是一个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模态实现意义的语篇。多模态语篇具有多功能性,即人类通过各种模态构建语篇表达意义,再通过意义的建构识解经验世界,它可以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和准确。多模态语篇分析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认为所有的符号模式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因此,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教学课件 PPT 的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综上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篇教学具有三方面启示意义:(1)语篇的生成是意义潜势在语境中不断做出选择的结果,语篇的识解是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实现;(2)语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习者根据语类和语域特征选择得体语言表达功能语义的能力,即围绕语类和语域进行的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篇识读能力的有效方法;(3)有助于教学语篇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尤其对体现专业特色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编很有帮助。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听说、读写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通过实际的语篇教学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即语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强调语篇是语言使用者在意义潜势中选择的结果,而意义的表达又受到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从这方面讲,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在内的英语教学。

  1. SFL 理论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交际因使用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两种符号系统而产生两种话语模式: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分为听和说两部分——前者是一个输入性的解码过程,即听者要通过音系的词汇语法特征,结合语境发现并识解话语意义,后者是一个输出性的编码过程,即说者用音系的词汇语法表达适合语境的交际意图。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根据语境说出适合语境的话语,而听话者根据听到的话语来识解话语意义以及交际事件发生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指导语言表达的文化背景,它为交际双方提供包括文化、习俗、有关主客观世界的知识等在内的背景信息。情景语境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它的三个变量决定语域类别。系统功能视角的听说教学重视语篇与语境意义(意图)的关系,但又不忽略词汇语法形式的重要作用。由于对情景语境的理解正确与否关乎说话者能否说出适合情境的话语以及听话者能否正确地判断说话者的意图并理解语篇,因此语篇的语境知识的建构在听说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情景语境和词汇语法可以相互预测,即交际双方可以根据情景语境推测话语的词汇语法特征,也可以根据话语表达形式推测情景语境特征,因此在听说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情景语境推测话语意图和语言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SFL 理论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读和写大体相当于听和说的书面语体。阅读是读者的输入性解码过程,而写作是作者的输出性编码过程。读和写是同一个交际活动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读者接受信息,对语篇的分析和阐释,后者是作者发出信息,输出语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阅读是读者根据语境知识解释语言形式特征并获得语篇意义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可以将“自上而下”(语类→语域→词汇语法)和“自下而上”(词汇语法→语域→语类) 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即以语境和功能为主,结合字系和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特征进行阅读,用公式表达为:泛读+精读=宏观意义+词汇语法意义。其优点是能够把语篇与语篇产生的语境和作者的交际目的结合起来,从宏观上理解语篇的意义和功能。此外,读者可以通过语篇意义推测语境因素,再通过语境因素反推语篇意义。语篇的意义从语境到语义,再从语义到语境,如此多次反复才能完整且准确地识解语篇。因此,在实际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训练学生根据语言形式特征来推测语境意义和作者交际意图,再从语境意义和交际意图推测语篇的语言形式特征。这就是基于双向预测性、用以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交际的双向性,关注读写过程和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联系,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个交际连续统(cline)的两端,前者是输入型,后者为输出型。因此,读写教学被看作是一门综合性交际型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读写能力,除了能满足日常交际需要,还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发展文化知识和传播经验。基于此的写作教学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建立语场知识,确定语篇模式,合作创作语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和独立创作语篇。前两个阶段是包括阅读在内的接受过程,后两个阶段是写作过程,该教学模式允许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重复。因此,写作教学实际上是一个读写循环教学法,其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阶段的深化。此外,读写循环教学方法可以将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的识读能力,进而实现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的转换。总之,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读写循环教学模式从语类和语域出发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篇知识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某个领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阅读和写作相关领域的语篇识读水平。

  3. SFL 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篇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翻译教学,将语篇和语类与语域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因此,和读写教学一样,翻译教学也可以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以语境和功能为主,结合字系和词汇语法特征指导学生进行翻译,争取在语篇的语类、语域和语义三个方面实现最大限度的“翻译对等”(translation equivalence),即在语类、语域和语义上实现中英两种语言的“最大的一致” (maximal congruence)(Matthiessen,2001),如表 1 所示。

  语类是一种有作为文化成员的语言使用者参与的、以目标为导向、分阶段的社会活动(Martin,1997),语类受文化语境的制约。语类体现诸如文化的观念形态,但语类由语域体现。语域是一个由语场、方式和语旨综合体现的符号系统,语域受情景语境制约。语域由语篇语义体现,语义由词汇语法体现;语篇语义受文内(上下文)语境的制约。文内语境指语篇在语义和语法上的连贯性,即语篇不仅是一个语义连贯的整体,也是一个符合语法规则的实体。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很难实现语篇在词汇语法上翻译对等,因此基于语篇的翻译教学可以只关注两种语言在语类、语域和语义的高度等值转换。换言之,词汇语法的翻译教学重点可放在单纯句子层面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上,如增译、省译、转换、倒置、正说反译法等。总之,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强调中英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这种翻译对等不是基于词汇语法上的对等,而是基于语境意义上的对等,即在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内语境上的等值转换。如此,学生通过翻译训练,能够实现两种语言在整体语境中的 对等,即在语境中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互换。因此,翻译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法结构或者句型结构,而是在语境意义对等的前提下,寻找一种与原文语篇最近似的翻译,实现语篇整体意义在两种语言之间的最大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语类、语域和语篇语义视角的语篇教学可以应用到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教学环节中,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通常和语篇的类型与使用情境密切相关。从语类视角看,旅游语篇多属描写语类和记叙语类,这两种语类常用于描写特定对象的样貌和记叙特定旅游事件,而作为陈述语气的基本句型为描写和记叙语类结构提供基础的句子形态,其中关系小句常用于描述旅游景点的性状和样貌,即我们可以根据语篇的类型推测语篇的语法结构特征。从语域视角看,旅游语篇又可分为可用于视听说教学的导游话语、旅游接待、景点介绍和自然景观纪录片等,以及可用于读写和翻译教学的旅游宣传、游记和旅行文学等。从语篇语义视角看,如果语篇是一种社会事件,那么旅游语篇具有提供和传递旅游信息并构建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相当于语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因此可以从及物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进行语篇语义分析。总之,语类和语域不仅可以用于语篇语义分析,也可以运用于听说、读写和翻译等的英语教学,即从语类和语域的角度组织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根据语类和语域特征对语篇做出正确的理解。

  四、结束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应用到包括外语教学在内的各个教学领域,彰显其理论的应用性和适用性价值。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多模态旅游语篇的构建,对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课件设计等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语类和语域理论以及语篇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具体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教学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从课程设置和听说读写译等教学环节入手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开发出适合旅游英语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