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2021-05-25 9007 网络技术论文

一、关于作文练习平台的选择

我们可以借助于已有的网络资源,如博客、微博、论坛等,这种平台的最大好处就是使用方便,其弊端就是需要开放所有因特网资源。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开放的源代码,如各种ASP、PHP源程序,只要稍做修改,就可以做成一些个性化的平台。当然,也可以选择挂靠在校园网服务器上的自架平台上。

二、实施步骤

现在的高中生一学期也就能写16篇左右的作文,但是我们不能光关注数量,写作的灵感是不能靠数量拼凑出来的。我们需要整合、规划、提炼、反思,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出自己的东西,否则,即使每天写一篇作文也是白搭。

1.充分发挥提纲的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来让每个同学养成写提纲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作文前先列提纲,也就是给文章先搭个框架结构,有了整体结构,再进一步地发挥想象,让文章在提纲的基础上开枝散叶、血肉丰满。考虑到提纲比较短,可以用类似于微博的形式来完成。

2.让学生在范文的效应下成长

实际上,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功底是很不错的。如何借助这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也是很值得思考的。传统的办法可以让这些学生先写,然后由教师当众朗读,或者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传阅,但这种方法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中,这些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当这些学生的作文写好后,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访问这些同学的博客,看看同一个话题别人是如何切题、谋篇布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何让思想从笔端娓娓流出,而不是像牙膏一般被挤出来,这个可是不断积累、学习的过程。

3.让学生获得传统写作所缺少的心灵体验

以前写文章,一般读者只有两个:教师和自己。偶尔发挥出彩的时候,才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露个脸”。还记得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如果哪次作文被教师当做范文在班级上朗读的了,那就可以保持一星期的好心情,也更增添自己写作的意愿与兴趣。在网络环境下,文稿可以拥有众多的读者,想到自己所写的每句话都是小范围内公开发表的,于是写文章不再只是为了应付教师、为了完成作业而写,写作显得更有活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让他们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爱写、多写、乐写,把写作视作一种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学习的负担。

4.教师评改与学生作文二次修改的相得益彰

好的作文评改,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极大提升。在批改过程中,鼓励的话是少不了的,但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这样的泛泛而评,因为这些缺少个性化的评语很容易使学生作文进入千人一面的误区。而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学生看到了教师的评语后,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立即着手进行修改,而不是像传统作文模式,比较难于进行二次、三次修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评语的作用也就立即被凸显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得到提升。

5.让学生体验在写作中自己角色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真诚地去评价别人的文章,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得到别人敞开心扉的评价,无形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了学习的伙伴,真正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流。在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时,也尽可能地有理有据,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当然,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可以先挑几篇典型的文章进行评价,然后再让同学们在教师评价之后再来评论,这样更有利于网络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三、总结语

传统的作文课堂急需变革。与其让学生在低效的作文课堂被动写作,还不如借助网络平台,释放学生的能量与潜力,让学生体会思想的自由与奔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身边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来丰富我们作文教学的手段与教学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在高考作文中拿到理想的分数,更增强对于写作的底蕴与信心。

作者:陈卓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