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对经济贡献分析

2021-05-25 8714 农业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始终处于高速阶段。每年的GDP增长始终保持在年均近百分之十左右,这不仅仅得益于我国的工业计划增长政策,还得益于我国的农业计划的相关优惠措施。然而,在近几年我国学者主要关注在我国工业化角度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少有分析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来,出现了有损我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结构,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结构,需要我们理清农业发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发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分为两类即: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贡献即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产出贡献,即粮食的生产与供给。而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即:市场贡献、资本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本文接下来重点分析以上问题。

一、直接贡献

农业的发展是国名经济的基础,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即农业发展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即粮食的生产与供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从1978年的3048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60710万吨,增长高达0.99倍。粮食的人均产量从1978年的317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457公斤,增长了44.2%。自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粮食总产量是大幅度提高,呈现递增趋势。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也是大幅度提高,呈现递增趋势。这都直接印证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性。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却呈现一个下跌的趋势。从2008年的95%跌倒2014年的87%。并且,受人口与耕地的逆向运动及居民食物结构改善的影响,粮食的供求缺口会进一步扩大,粮食自给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农业的直接贡献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间接贡献

根据相关前人研究,我们可以将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分为一下主要几个方面,即:市场贡献、资本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一)市场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政策的优惠,这些都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环境。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的个人消费也随之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90年的585元增加到2014年的11228元,24年间增长了18倍。与此同时,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其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农村居民在食物、穿衣等生活必须品方面的支出比重越来越低。而在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选择等方面的消费比重越来越高。我们可知,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货币性支出的增加,农村消费呈现日趋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农业的发展为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拉动力,农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来重要的市场贡献。然而,在当前虽然农村消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农村的消费结构不断的优化,但是与城市相比来说,农村消费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农村消费结构仍有空间不断优化。例如,农村对洗衣机、冰消、空调等较高档的生活电器必须品使用率仍然很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必然会越来越高,农村消费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会具有越来越强的潜在拉动力。

(二)资本贡献

在计划经济的时期,我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税收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从农业部门攫取巨额资金,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虽努力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但是由于改革尚不彻底,在20世纪90年代,“剪刀差”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实际上继续在加大。据统计,1998年相对于1980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增长了近12倍。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已逐渐消失。此外,从2001年开始,政府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益,我国开始对农村税费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2006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我国正式步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资本资本流向由早期的农村流向城市、农业流向工业,转化为城市流向农业、工业流向农业。因此,从那时开始我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资本贡献在减弱,但是其作用不容忽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资本贡献主要是源于农户储蓄。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储蓄能力也必将会大大增强,并且农户平均储蓄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这一部分农户储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个问题以后是我们应该去解决的。

(三)要素贡献

农业发展的要素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49.68%,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意味着近10年间有近2亿农民涌入城市。因此,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而且,农业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我国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和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可见,农业原料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显著。

(四)外汇贡献

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变现为:自194年至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均为顺差,农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巨额外汇。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农业发展对外汇积累的贡献效应也在减弱,但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仍然保持上涨趋势。此外,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食品和轻工产品大多以农产品为原料,工业产品的贸易顺差效应部分来源于农产品的贡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农产品的贸易顺差在减少,但随着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农产品进口的资源效应却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进口以国内单产较低的大豆为主,在我国大豆单产仅为1.6吨/公顷,而玉米的单产相当于大豆的3~4倍。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6500万吨,相当于进口了3600万公顷耕地,这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2%,节省了14600亿吨水,占2014农业用水量的42%。因此,由此可以在我国当前粮食自给率下降、耕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下,同事又存在对外贸易的巨额贸易顺差状况下,对我国农业产品贸易贡献的评价也不应该也不必以外汇贡献为主,一直以外汇为主业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通过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农产品进口的相关资源效应。

三、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一)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鉴于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方面的贡献作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间接贡献(市场贡献、资本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作用,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有待遇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果想充分发挥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效应,我们应该主要关注一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1)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在当前的资源环境约束下,科技兴农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是保证国家粮食长期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科技兴农增强农业发展的实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直接贡献效应。

(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仍需要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农村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尽管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了,但仍远低于城镇居民,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切实保障农民收入的长期、有效增加,有助于不断扩大农村市场、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市场贡献效应。

(3)应继续鼓励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要素贡献效应。政府应进一步拓宽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提高转移人口素质,做好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保障措施,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提供条件。

(4)扩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的出口,充分发挥农业的间接外汇贡献效应。农产品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的出口,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额的外汇积累,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对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其科技含量,为非农部门的出口提供质量支持。

(5)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建设,引导农民进行合理投资,从而加强农村资本贡献效应。

(二)结论

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分析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得出我国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主要的贡献分为两类: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然后分别分析这两类贡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了我国农业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分析其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最后我们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许晨曦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